近日,省交通運輸廳印發通知,決定在全省開展“水運江蘇·美麗港航”建設專項行動,緊扣“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‘水運江蘇’”主線,提升“水清、岸綠、河暢、文興”四大特質,構建更具時代特征和江蘇特色的美麗港航,更全面展示港航之美、更充分發揮水運之利,支撐江蘇由水運大省向水運強省高質量轉變。
通知提出
要緊緊圍繞交通強國、美麗中國建設戰略任務,到2026年,以京杭運河江蘇段和宿連航道等干線航道、沿江沿海港口為重點,打造一批突出“水運+生態”“水運+服務”“水運+文化”等功能的美麗港航項目,率先建成一批安全暢通、便民高效、生態環保、特色鮮明的美麗港航項目;到2035年,“以閘為珠、以河為線、串珠成鏈、織鏈成網”的港航風貌得到充分展現,“便捷順暢、人人享有”的港航服務更加可及可感,“港產城”設施融合、服務融合效應充分發揮。
為實現上述目標,通知明確五方面重點任務:
加強系統謀劃
制定并發布“水運江蘇·美麗港航”生態、服務、文化等系列建設指南,加快形成“水運江蘇?美麗港航”建設管理、評價標準體系;強化規劃引領作用,在全省打造一批“水運江蘇·美麗港航”生態航道、綠色港口、服務標桿和文化窗口。
打造生態航道
加快“聯網暢通、達海通江、優質高效、保障有力”的“兩縱五橫”高等級航道網建設,深化5G、北斗、物聯網等數字技術與港航基礎設施的融合應用;推廣應用有利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型護岸,因地制宜開展生態航道建設,推廣應用綠色施工工藝、技術和裝備;進一步提高土地空間、岸線等使用效率,科學制定干線航道疏浚土處置方案。
打造綠色港口
進一步推動靠港船舶使用岸電常態化,引導港口岸電設施智能化升級;推廣應用電能驅動、儲能回用、變頻控制等節能技術,推進港口清潔能源、可再生能源使用;加快推進港口污染防治設施標準化建設,扎實推進港口粉塵防治工作,穩步推進船舶水污染物“船港城”一體化治理;持續推進港區綠化工作。
打造服務標桿
推進重點通港達園內河運輸專支線航道建設;全面建成內河等級以上航道電子航道圖,完善江蘇內河船舶手機導航系統;合理布局水上服務區泊位及靠泊設施,合理配備船舶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接收裝置;提供常用船舶機修配件預約采購、日常生活物資代購、快遞寄存等便民服務。
打造文化窗口
高水平打造一批港航文化長廊、港航文化宣傳設施點和港航文化地標;加強港航基礎設施文化提升,加快推進港口史、運河史等編纂工作。